某同学为了研究自行车轮胎问题
一道物理学题目请用初二知识解答。对C。轮胎本来就是漏气的,冲气的过程(在t1时间内)当然也是漏气的 错 D。在t1+△t时间后,轮胎内外压强一样了,所以不会继续漏气了
2、初二科学。A选项肯定是错的,在t1的时候不是达到了两个标准大气压吗,怎么没爆 从图可以看出,在t1+t△时刻,轮胎内气体的压强等于标准1个大气压,所以B错。在t1+t△时刻后,轮胎不会漏气了,因为此时轮胎内外气压相等,没有力。
3、数学的换车轮问题。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胎,最远可行 =7500/(8/2)=7500/4=1875千米。
4、自行车轮胎前后调换问题(小学六年级)。设最多可行驶X千米,那么,前轮走1千米要损耗1/5000,后轮走1千米要损耗1/3000,因此两个轮胎走了X千米刚好报废,列式如下:(1/5000+1/3000)X=2,注意,是两个轮胎在走了X千米后报废,所以用2,而不是解方程。
5、关于自行车轮胎的数学问题。 跪求答案,要过程 解释 最好是一元一次方 。解:最长距离分析:两轮同时报废时距离最长。设先行x千米,然后换轮胎,再行y千米,两轮同时报废,这时候才是最长距离 x/7000+y/9000=1 x/9000+y/7000=1 解出x+y=7875千米 。
某同学为了研究自行车轮胎问题
1、自行车轮胎漏气,瘪了,骑起来就较费力。李明和张强经过观察发现,轮胎由于。(1)骑上自行车,轮胎内的空气被压缩,含有空气的多少不变,所以空气的质量不变;空气被压缩、体积减小,由密度公式ρ=mV可知,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增大。(2)“让李明骑在同一辆自行车上”的目的是在探究滚动摩擦力跟接触。
2、奥数题(轮胎问题)。因此有:3(500-x)/5=5(300-x)*3,x=187.5,即换轮胎时自行车走了187.5千米。换轮胎后自行车又走了:3(500-1875)/5=5(300-1875)*3=187.5千米。自行车一共走了187.5+187.5=375千米。所以总共可行使187.5+。
3、他们测量出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为65厘米。如果这辆自行车每分钟转。65*3.14*100=20410(厘米) 20410厘米=204.1米 400/204.1约等于2(分钟)(把约等于换为符号)
4、六年级数学题,快!踏板蹬一圈,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? 踏板蹬一圈,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?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,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,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?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。
5、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自行车轮胎内气压越低,骑起来就越费力;汽车轮胎内气 。(1)“让李明骑在同一辆自行车上”的目的是在探究滚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积大小关系时,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。“沿运动方向拉着自行车匀速运动”是为了使自行车进行匀速滚动,摩擦力等于拉力。故答案为:压力和接触面粗糙。